找到相关内容53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20世纪中国净土信仰的高扬

    ”主要为一疑团,修净者之“心”所借之“境”主要为近似人格神。“疑团”虽可点悟,但在缺乏有利修持的外部条件如良师指点、众缘和合等等之下(转型社会中尤难),“疑”往往更生“疑”,“心”不易专一趋“定”,...

    邓子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5460878.html
  • 楚山绍琦禅师研究

    有所和合,而能随其所宜,是为生义。”殊曰:“死以何为义?”女曰:“死以不死死为死义。”殊曰:“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?”女曰:“若能明知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缘未尝自得,有所离散,而能随其所宜,是为死义。”  庵提遮女问文殊曰:“明知生是不生之理,为什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?”殊曰:“其力未充。”[3](p176)文殊和庵提遮女的一问一答,反映了佛教基本的生死观:由于诸法性空,所以众缘和合为生,众缘离散为死...

    崔文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761086.html
  • 唯识宗语言哲学初探:名言及其意义的生成与消解

    中,它有能生白果的功能。前念之种子生后念之种子,前灭后生、自类相续,有如瀑流,昼夜不息,这叫做“种子生种子”。种子在众缘和合的条件下又能生起各自的现行,这叫“种子生现行”。当其生起现行之际,在强盛势用...认识,是由于不了解因缘和合、唯识所变的现象的本然真相而生起的对现象的主观的、虚妄的解释,这完全是一种“语言”的虚构即“名言戏论”。  关于依他起性,《成唯识论》解释说:“众缘所生心、心所体及相、见分,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161691.html
  • 对慧远在《大乘大义章》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

    的一面来说,法身亦为众缘和合、毕竟性空,故上至佛眼所见之真法身,下至凡夫所感得的变化身,皆“虚妄非实”,而粗妙不异。由此可知,法身之相,亦精亦粗、亦实亦虚,真空妙有、毕竟中道。此一中道胜义,罗什因慧远...众生,破除尘劳者,虽精妙不同,皆为是实,于妙中又有妙焉。乃至真法身,十住菩萨亦不能具见,唯诸佛佛眼,乃能具见。又诸佛所见之佛,亦从众缘和合而生,虚妄非实,毕竟性空,同如法性。若此身实,彼应虚妄,以不实故...

    吴 孟 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361693.html
  •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

    一切种智。乔尸迦,若五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,得般若波罗蜜将导,是时五波罗蜜,名为有眼,般若波罗蜜将导得波罗蜜名字。   譬如大地,以种散中,得众缘和合便生,是诸种子,依地而生,如是阿难,五波罗蜜依般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16191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环保问题”的看法

    有环保意识的宗教,佛教主张不仅对人要有爱心,对山河大地也要爱护,所谓“大地众生,皆有佛性”、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。佛教的环保思想,起源于释迦牟尼佛对“缘起”的觉悟,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众缘和合所生,都...山谷的危险;眼睛如果讨厌鼻子,没有鼻子来呼吸,可能就会一命呜呼。   因此,佛教讲众缘和合,缘起是宇宙人生不变的真理,是因果的普遍法则,一切法的存在,是因缘而起的。《中论》说:“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。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362503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生命教育”的看法

    也无法单独存在。例如,我们要仰赖农人耕种,才有饭吃;要有工人纺织,才有衣穿。甚至父母养我、老师教我、社会大众共同成就之外,还要自然界的阳光、空气、水分等宇宙万有“众缘和合”,我才能存在;如果宇宙万有...在母体子宫里渐渐孕育成色心和合的生命体,是为“名色”;名是生命体的精神部分,色则指物质部分。数月之后,生命体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成熟,称为“六入”;胎儿脱离母体后渐渐开始接“触”外境,并对外界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162511.html
  • 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

    ,都在成就我,都是帮助我的好因好缘,因此我们应该心存感恩,要待大家好,如此懂得因缘法,就会知道众缘和合的奥妙,就能化愚痴为智慧了。  (四)以念佛观对治业障有一些人因为过去世身口意的造业,招感很多的...身体都是肮脏、不净的,比方,你觉得花可爱,你要想到花长在泥土里,上面有很多病虫,有很多细菌,这样你对花就不会执著了;你觉得那个人长得好漂亮、好美丽,但是如果了解这副臭皮囊是由因缘和合,只是一具带肉的骷髅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5.html
  • 七种觉悟的因素

      第二支是择法觉支—锐利观察诸法的择法眼。择法是一种对众缘和合的世间事物,无论有情识或无情识,人类或者人类以外的生命的锐利分析能力;是一种能洞悉事物本然,洞悉事物实相的能力;是一种能洞悉所有事物都离...念住。(注一)  人若缺乏正念,便不能成就任何善法。佛陀临入灭时,对他的弟子作了以下的最后训示:「一切事物因缘和合而成,是无常的。你们应努力取证涅盘,切勿放逸。」(注二)较佛陀早入灭之上首弟子舍利弗...

    喜见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162648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对妇女“无子之苦”的救度

    已说明何以“四谛虽别,终是一念”,因为众生“心”如同水既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为无子所苦的人当思维:为何“无子”不会构成所有人之苦?这是因为内心愚痴不明白生子一事必须众缘和合,因而对生男生女有所执取、有所...不自生、不他生、不共生、不无因生”的四不原则,而主张众生的果报是依于众多因缘和合而生。如此作观可以让无子之人不会自怨自艾于自身的不幸,或向无头苍蝇般四处求神问卜、或汲汲寻觅各种医疗秘方。因此,对于一...

    释大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162694.html